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小庶女第35节(2 / 2)


  “不管外面怎么样,你们都不要出去。”李氏突然镇定。

  她知道丈夫把最多的兵力派过来她们这里了,如果丈夫有了三长两短,只要有文懋在,大房就撑住了。

  章老夫人也是死命拉着云淑搂在怀里,林妈妈掀了帘子往外看了看,不禁道:“不好,大老爷把大部分人手都派去大太太那边了。”

  云淑和云鸾更是心惊肉跳。

  还好永宁伯府带的护卫够多,土匪们抢了些财货,看这边人多,连忙退散了,大老爷却被砍了一刀,性命攸关。

  魏忠急道:“大太太,不好了,方才土匪们打过来,我们随身带的药被他们搬走了,还有荒郊野岭没有大夫,这可如何是好?”

  李氏一时也慌了神,还是云骊出来道:“魏管

  事,我这里带了金疮药和行军蚁和桑皮线,还有麻沸散也准备了一些,我和大伯母这就去替大伯父包扎吧。”

  她现在无比庆幸,自从刘姨娘提醒她的并蒂莲事情后,她开始关注身边的事情,又从松涛先生儿子的病,不知晓送什么药材,翻看了不少医书,以备不时之需,如今倒是真的用上了。

  魏忠道:“好,那请五姑娘和大太太赶紧过来吧,这就太好了。”

  大太太和云骊搀扶下去,她问云骊:“你是何时准备下这些的?”

  云骊道:“那次替大伯母买艾灸,我就让她胡乱买的,因为那些日子我正在看一些医书,想亲自试验一下,没想到还真的派上用场了。”

  “好好好,你真是我们家的福星。”李氏握住云骊的手,非常庆幸。

  大老爷身边围着的文龙和文豪都束手无策,大伯父手臂上满是污垢和伤口,这个时候云骊在他们中间年纪最小,反而最为镇定。

  “大伯母,你为大伯父冲洗伤口,然后我们就用行军蚁,再用紫金散敷上,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文龙皱眉:“云骊,这样万一出了问题呢?要不然我们等到了真定,再请大夫来,否则咱们都不是大夫,万一用药失当,恐怕更出大问题。”

  文龙倒不是针对云骊,而是觉得药不可乱用。

  云骊却坚持道:“大哥哥,这车马颠簸,又不治伤,我就怕还没到真定,大伯父这胳膊就不能要了,你看,这皮肉都绽开了。如果有事,我一力承担。”

  “你……你要知道后果啊……”

  “多谢大哥哥提醒,也多谢你的好意,但是如果人人都怕担责任,就只能看到无辜的人受伤了。”云骊回头看了李氏一眼。

  李氏点头,坚定的道:“五丫头,我来替老爷清洗伤口。”

  其实李氏心里也没底,但她知晓若不早早医治,人就出大问题,她拿着水囊,拧了帕子迅速清理了伤口。

  云骊从盒子里拿出行军蚁出来,一向最怕蛇虫鼠蚁的她,把行军蚁亲自拿在手上,文豪吓的打了个哆嗦,云骊则面不改色的放在伤口处,再拿起身上的剪刀,剪去它的下半身。

  这行军蚁听闻是用来缝合伤口,不仅可以减轻病人被针刺穿皮肤的伤痛,而且,在伤口愈合后,行军蚁的尸体还会自动从人类的伤口处脱落,不用担心拆线带来的二次痛苦。

  众人盯着这只行军蚁看,李氏很是紧张,还好,这只行军蚁很争气,居然真的缝合住了。

  “快,快洒紫金散。”她见李氏还在发呆,径直洒了上去。

  大老爷虽然惨叫的厉害,但伤口缝合,还上了药,云骊把剩下的药拿出来给魏忠:“你看还有没有其他受伤的人,也分一些给他们吧,他们是为了保护我们受的伤,不能让他们也带着伤病。”

  李氏见她拿出来全部给了,拉了她一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实心眼。”

  云骊笑着挽着李氏的手道:“我留了一瓶在车上,您放心吧。”

  她们俩一直都没有这么亲昵过,李氏上了马车,还有些后怕,“今日若是没有你,可怎么办?”

  云骊完全不居功:“若没有大伯父和大伯母的教养之恩,我才是不知道我如何办呢。这一路,大伯父保护我们几个人,我都知道。”

  车马启程,章老夫人听说大老爷伤势被治好了,也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林妈妈笑道:“我听说五姑娘拿出一只蚂蚁,居然能缝合伤口,已经敷了紫金散了,大老爷还服下保心丹。魏管家说这伤口愈合的快,就无事了,等到了真定,咱们就能请大夫来。五姑娘还把身上的药都分给护卫们了……”

  “这就好,这就好。”章老太太不停的点头。

  若是大老爷出了

  什么意外,最大的孩子文龙也不过十四岁,若是再遇到土匪路霸还有流民,她们根本无法脱身,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

  可这云骊,日后岂不是更得大老爷看重了。

  第40章

  真定府章家一共六房人,聚族而居,除了云骊他们这一支定居京中,其余五房有经常做买卖的,有读书的,还有进军前效力的,因此章家在真定本地是有名的望姓乡绅之家。

  李氏还饶有兴致道:“这真定还有一座牌楼,是当初祖上战功封爵位的时候,家乡父老出钱修的。”

  虽然在京中,永宁伯府只是二三流的爵府,可在真定就是妥妥的大户人家。

  因为大伯父伤势处理得当,夜晚也未发烧,反而因为伤口愈合的快,居然挺了过来,大家也有心思说别的闲话了。

  文懋很是向往:“长这么大,我们还没有回去老家呢!就是不知道兄弟姊妹们多不多,到时候大家还可以一处玩儿。”

  “别说是你们,就是我也回来的少了,真定离京中很近,族中的人常往我们伯府来,又老太太上了春秋,不好舟车劳顿,回来的也就少了。”李氏笑道。

  她说完又看着云骊道:“咱们这六房的长辈中也就咱们老太太和二老太太健在,二老太太娘家也是出自本地名门梁家,她这一支虽然不显,但听闻当年礼聘她做儿媳妇是因为她们梁家女子多出节妇。这二老太太虽然并非节妇,可性格古板严苛,不喜奢靡,你们若无事,就不要往她那里凑了。”

  永宁伯府好歹也是京中有爵之家,时常要出去交际,即便云骊这种平日少裁制新衣,只是出门见客才特地做新衣裳的人,饶是如此,每件都浮光溢彩、华贵考究。冯氏在大面上很是大方,也因为如此,赢得了贤惠端庄的美名。

  可就连平日所做的四季衣裳,虽然是自家针线房的人做的,可用的料子都是极好的,尤其是她蒙大伯父垂青后,更是衣裙皆用最上等的料子。

  小姑娘们哪个不爱俏,打扮精致了,出门都有自信。

  尤其是云骊,她在明月馆休憩或者在镜春斋读书不出门时,喜欢穿半旧不新或者浆洗过数次的衣裳,那样穿着更舒服贴肉,可是只要出门,她都会精心打扮,尤其是跟着吕嬷嬷学规矩后,她知晓宫中女子,就是再不受宠,也不会打扮差了,否则,那就是没有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