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旁支嫡女第58节(2 / 2)


  定二奶奶为他的体贴更增添了一丝好感,她并不古板,反而道:“她就在后罩房里歇息,你亲自给她去。”

  啊?

  方惟彦可不愿意蜜娘知道书中玄机。

  但定二奶奶都这么催促了,他也没办法,只好去了后院。此时蜜娘因为在家,天气太热,头发全都盘上去了,一个乳白色绣牡丹的抹胸,外罩着纱裙,胸前露出一大片白皙。

  反正也没人看,她自己在榻上歇息。

  但方惟彦不知道啊,他进来时看到蜜娘如此穿着,第一反应就是往外出去。

  蜜娘也没想到他竟然来了,瞬时坐了起来:“你怎么来了?”

  听到她的声音,方惟彦总觉得恍若隔世,好几个月没见着面,现在再见她,总觉得有点不真实。

  他笑道:“我是怕你在家憋闷,选了一本游记来送给你,本是准备让岳母给你,但岳母说她忙,让我亲自过来给你。”

  “原来如此。”蜜娘含笑看着他,又接过书,刚翻了几页,就觉得不对劲。

  这里边夹的居然是银票,约莫有五千两之多,而且新旧不一,应该是方惟彦自己的体己。

  蜜娘问道:“这是什么?”

  方惟彦解释道:“我知晓你是最正直的,但人靠衣装马靠鞍,到时候送嫁妆,若是有人言三语四的,怎生是好。”

  他不是怕新娘子嫁妆少,而是不愿意蜜娘被人说闲话。

  若非简月华那一百八十八抬嫁妆闪瞎了祖母翁老夫人的眼,翁老夫人也不会亲自喊他过去试探一二。

  蜜娘听到这里,把银票推回给他:“你拿回去吧,我不怕别人言三语四。我爹娘替我筹备的嫁妆已经很用心了,我也并不觉得少,我爹本就只是个五品官,若是弄那么多的嫁妆别人才觉得有问题。”

  “蜜娘,你……”方惟彦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

  他很快认错:“对不住,我知晓了。”

  其实方惟彦做的没错,甚至非常贴心,世人都生了一双势利眼,尤其是越靠近名利场,越是如此,谁都不可幸免。

  但蜜娘不想这般,她温柔的看着他:“我知道你对我好,我也不是那种假清高,只是这个钱给我若做了嫁妆,这样我会良心不安的。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传出去了,旁人只怕说的更狠,我就更百口莫辩。”

  “那你就先收下,反正过门了,我也会给你的。”方惟彦理所当然。

  蜜娘心道,你总算上道了。

  但还是假意推辞一二,什么无功不受禄云云,方惟彦道:“自古夫妻一体,虽然还未成亲,但不过是几天的事情,早给和迟给又有什么区别呢?”

  蜜娘忍不住拿出帕子拭根本不存在的眼泪,再抬眸,眼睛水汪汪的,她犹豫了一会儿,才道:“既然你这么说了,就暂时放这里吧。”

  看蜜娘终于接了过去,方惟彦才松了一口气。

  在接钱的时候,她手指故意碰了碰他,方惟彦反应过来时,蜜娘手已经抽回去了。

  蜜娘也适时关心他:“听爹说你现在在翰林院做庶吉士,馆课多不多?”

  不是中了进士就一本万利,教习师还会每日布置馆课,有的松一点的还好,有的学士非常严格,大家不得不熬夜才行。

  但这对于方惟彦而言,并不算难,反而得心应手,他轻松的笑笑:“还好,不是很多,学士也是爱护我们。”

  “这样就好,反正我是不想看你那般辛苦的,有一句话怎么说来这‘悔教夫婿觅封侯’,我只希望你平安顺遂。”

  这话方惟彦爱听,家里母亲妹妹们都恨不得他一下为官做宰,从来没想过其中要付出多少,又有多艰辛。

  他又听到蜜娘嘴里说出“夫婿”二字,更觉得受用。

  “我也希望你平平安安的。”

  “那是,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即便想成就大事,也要先保住命再提其他。否则,人一死,就什么都没了。”

  这也是蜜娘一贯的信念,别说什么谁一辈子都这样,任何人只要想改变,都不是没有机会的。

  方惟彦想,此女真是心智坚韧,寻常妇人大多数宁可死也不愿意受辱,她却能想着时时翻盘,若为男子,不知又有怎样的一番出息。

  偏在此时,蜜娘推了推他:“天色已晚,你家去吧,别让你家里人担心。”

  她肚子都饿了,也不想和方惟彦说话了。

  人一饿,就莫名情绪很低落。

  方惟彦见她杏核眼中有股忧愁,忙说了个笑话给她听,“昨儿晚上我写文章写的入了迷,准备拿杯子吃茶,却不曾想拿的是砚台,嘴到今天还有墨色,还好没喝下去,拿到唇边才发现。”

  蜜娘听了捂嘴直笑,但笑完又气道:“你的丫头小厮都不在身边伺候么?若真的灌了墨汁,可如何是好?”

  方惟彦摇头:“天儿太晚了,我自不必让他们服侍,再者丫头们晚上并不在我房里伺候。”

  说完,还苦兮兮的看着她:“所以,要请娘子快些过门了。”

  蜜娘脸一红,啐了他一口:“谁是你娘子,我才不是呢,我现在是阮蜜娘,哼。”

  方惟彦越发觉得心痒痒,只是蜜娘催他快些走,他又实在不好留。

  却说这日方惟彦走了之后,晚上家中迎来了一位贵客简夫人,她表情很温和,拿了一份礼单给定二奶奶瞧,还道:“小孩子不懂事,你做大人的,总该知道女人嫁妆的重要性吧。”

  自从知道方惟彦拿了五千两来,女儿都没做嫁妆,她看着简夫人的礼单,笑了笑,又推回去:“不必了,我们不是朝令夕改之人。”

  简夫人身边的婆子又劝了一句,定二奶奶依旧态度强硬,坚决不受。

  故而,蜜娘送嫁妆去东安侯府时,翁老夫人翻了翻礼单,才七十几抬,瞬时脸色就变了,方芙蓉立马讥笑的看着徐氏:“大嫂,好歹惟彦也是我们府上的嫡长子啊,这嫁妆也忒少了,若不够,我凑些,怎么也要八十抬才够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