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7章无能为力(1 / 2)





  虽然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是必然的事情,但却是中国最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原因就是,伊朗在中国的同盟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关键就是伊朗的地理位置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伊朗的东边是南亚次大陆,北面是高加索地区,西面是土耳其,南面则是海湾地区。

  大战结束之后,土耳其与俄国都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控制之中,而南亚与海湾地区则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伊朗正好位于中德战略边界上。

  显然,伊朗不但把中国控制的南亚与海湾地区连接了起来,还是阻挡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南亚与海湾地区扩张的桥头堡。

  正是如此,中国在战后极为重视伊朗。

  说白了,巴列维能够回到伊朗当上国王,就是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而扶持巴列维也是中国控制伊朗的主要手段。

  问题是,这个手段过于单调。

  更要命的是,为了维持与伊朗的结盟关系,中国不得不在很多方面忍受巴列维的胡作非为。

  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结果,即中国对伊朗的国内政策影响非常有限。 如果中国有更多的选择,也许就能避免这场危机了。

  由此可见,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在战后的对外政策中最大的失误。由此造成的麻烦,困扰了中国数十年。

  要知道,通过革命上台的伊斯兰宗教政府绝对不会把中国当成盟友。

  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伊朗人在痛恨巴列维国王的同时,也痛恨那些肆意掠夺伊朗资源的中国企业,也就顺带痛恨中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伊斯兰宗教政权必然会宣扬**与仇华政策。并且以此来团结民心。

  也就是说,伊朗的伊斯兰宗教政权肯定会把中国当成敌人,甚至是头号敌人。

  可惜的是。在革命爆发前,中国当局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巴列维时期,伊朗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其地位甚至在以色列之上,加上巴列维一直奉行亲华亲以政策,所以中国给予了伊朗最高级别的军火贸易,即为伊朗提供了当时所能拿得出来的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巩固巴列维的统治基础,同时增强伊朗对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牵制能力。 这种由中国海军投资研制的战斗机。采用了变后掠翼气动布局,正常起飞重量高达二十八吨,最大起飞重量为三十六吨,配备了世界上第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高达二百四十公里的最大探测距离。最多能够搭载六枚射程超过一百二十公里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与两枚格斗导弹。

  从战斗力上讲,j-78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

  虽然受发动机限制,初期的j-78,也就是j-78a的格斗性能不是很好,其推重比仅有零点九,即便是换上了新式发动机的j-79c。其推重比也没有超过一,但是凭借可变后掠翼带来的优势,j-78c的格斗能力并不比空军的j-80差,而且相控阵雷达与远程导弹,j-78c拥有更强的制空能力。…

  可以说,即便放到二十年后,j-78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

  在一九八零年,中国海军仅仅采购了不到一百架j-78a,只配备了四个部署在超级航母上的舰载航空兵联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局批准了为伊朗提供j-78a的出口合同。

  接下来的两年之内,伊朗获得了七十六架j-78a与二十架j-78b,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装备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

  事实上,伊朗也是除中国之外,唯一装备j-78战斗机的国家。

  主要就是,j-78是中国海军研制的舰载战斗机,而且过于笨重,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其他国家空军的作战需求。

  当然,除了中国,也没有哪个国家需要重型舰载战斗机了。

  此外,中国空军投资研制的j-80重型制空战斗机在一九八零年完成验收,并且在一九八一年正式量产。

  也就是说,即便需要重型制空战斗机,也可以选择j-80,而不是j-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