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章(2 / 2)


  他年少的时候,为了抵偿他爹欠的八升米,才十三岁的时候,就到了钱家做长工,给钱家扛活。

  常大耳同情英子的遭遇,因此常帮她做一些干不了的重活。因此英子在一次难得喘息的时候,就听常大耳讲了他的遭遇。

  常大耳脸盘方方正正,额头有一道蜈蚣似的长疤痕,脸皮因为长年日晒雨淋,自然也是黑的。他讲话通常都话不多,闷声闷气,难得那天说了一堆。

  “刚到钱家的时候,我才十三岁,碰上冬天,就这样也得在屋外干活。我那时候年纪小,钱家又不给我吃饱,我挑不动满桶水,也得上井,好几次差点掉井里,钱家从来没有关心过。”

  说到这,他呆呆出了会神,才继续说:“我在钱家很少吃饱过,梭子(长工们私底下叫钱老爷)他们吃的是白米饭,给我的却往往只是一碗清得可以见着底的小米粥。我因为又冷又饿,还要干重活,就害了病,浑身都是虚凉,穿的吃的,都暖不了身子。我干不了活,病得迷迷糊糊喊娘的时候,梭子和钉子(对钱孙氏的蔑称),就恼怒又害怕起来,连忙叫人把我抬回家去,扔了几个铜板当药钱,假模假样说要我回家修养去。呸,当我不知道他们的主意吗?这样我就是病了,也不用吃钱家的饭了;死了,也不用钱家出钱买薄棺了。”

  英子听得默然。她也受苦,但是钱家到底养育过她十几年,因此她就不说话,只是用怯怯的眼睛,安慰着常大耳。

  常大耳呼出一口气,冷笑道:“我命贱,家里又砸锅卖铁,好歹让我熬了过来,钱家半点不管我死活,这时候,倒是有脸派人来我家说:你躲懒这么久,欠了这么多的活,可要代扣工钱的呵!于是就又把我拉回去了。

  我病了一场,欠钱家的债务,又平白翻了一倍!钉子尽找借口克扣我的工钱,我害病缺工,她说要扣。他家的农具老坏了,梭子愣说是我使坏的,也要我赔。就这样七八年过去,这债,可真是也越滚越多。他们还尽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拿我出气。”

  常大耳像是在克制自己的悲伤和愤怒:“我抽水从门前经过,门槛高,我洒出一点水,钉子就骂我弄脏了她家的院子。我吃多一口饭,钉子就骂我祖宗十八代,梭子就说我是饭桶。钱家的长工,哪个没受过气!就是这样的干活,等我年纪大了一点,算是壮年了,能干更多的活了,钱家才不敢再过于欺凌我,好歹给我留了一点口粮。

  我受不了这样的日子,这时候,老爹又死了,我就干脆拼了命,分文不要地给钱家干了三年,债是没了,钱家不肯放我走。我孤家寡人,去拜了拜老爹的坟,干脆趁夜逃走了。别的长工同情我年纪小受的苦多,因此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去了。”

  常大耳蹲在钱家的台阶下,远处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鸡在打鸣。

  英子看常大耳的悲苦的脸,看他壮年白发的鬓角,不大敢问他既然逃了,为啥又要回到钱家这个苦窝窝来。

  过了一会,鸡又叫一声,常大耳才说:“嘿,我这一逃……”

  “我一逃,竟然交了个好运,遇到了我婆娘。她也是个外逃的流民,办不起路引,也不敢往县城去,尤其还是个女流民,就常常避着人走……我帮她赶走了一个跟着她的无赖子……她是个大脚,她们那里最嫌弃。但是我觉得她走路稳,多好。她说天下的男人都打女人,我就说我从不打,因为我娘就是被我爹活活打死的……”

  常大耳的表情甜蜜了起来。不止是才子佳人有爱情,这些土里刨食的下等的村夫村妇,也有。

  “我寻思着也许别家待人厚道些,就紧接着,我俩一起跑到了一个叫德顺的村子里,给一家于姓老财做工。她在厨房忙活,我做长工……”

  常大耳没有说下去,英子看他的脸色,也不敢问,只是听到从他的嘴里恶狠狠挤出一句话:“天下的地主老财,原来是一样德行!”

  他嘿地冷笑一声:“英子,原来这钱家还算仁厚的!我媳妇,可就折在于家了。为了我们辛辛苦苦攒的六亩地,活活打死了我媳妇!”

  然后他就站起来,走开了。

  地主老财们,想要不败落,那就要苦心孤诣的不放过任何一亩可以增加的地。这,大约也是“节俭”、“勤奋”吧。

  这时候,天亮得有些火候了,清晨的味道重了起来。英子看见两个一胖一瘦的身影走了出来,前后的影子投在地上,就像长工们说的,的确一个像梭子,一个像钉子。

  胖的,钱老爷。头脚两头细,只有中间肥,活梭子。钱老爷,为人也像梭子。对上对钱孙氏,总是明里恩爱背面诽谤,对下对长工,都是苛刻无情,转脸翻眼。只有对中间的一些还要大幅利用的人,比如能生孩子的张若华,比如能尚且能让他享用青春躯体的英子,他就和蔼许多,只是这和蔼也有限度。

  瘦的,钱孙氏。脸圆身子瘦,越往下越是扎人。钱孙氏,为人也像钉子。明面上,笑眯眯,对着钱老爷,还能偶尔显温情。对下对张若华长工英子,按照对她的重要程度来苛刻尖酸。英子最末,所以是被钉得死死的,常受支使。

  英子想笑,又觉得自己不该这么笑太太。又怕自己刚才和常大耳的闲坐被钱孙氏和钱老爷看了去,连忙走到一边,开始扫院子。

  第二年的五月,钱家从上到下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张若华的凄厉呼声响了起来——她那鼓得出奇的肚子要生了。

  钱孙氏激动地手直哆嗦,直勾勾地立就在里面泥像似的等着。

  钱老爷这个老童生,竟然脸上也有了光彩:“我听到了,哦听到了!”

  “还没生呢,你听到了个啥!”

  钱老爷充耳不闻,只一个劲地念叨着:“多敞亮的哭声,定是我家的儿。只有男孩的哭声才这么敞亮。”

  即将老来得子,他比中举都还高兴。

  度日如年了一会,里面响起婴儿重重的哭声,只是这哭声有些重叠。稳婆出来了,先是说:“女孩——”

  “啊!”一声惨叫,钱老爷和钱孙氏合力地凄惨地喊了起来,一下子面如死灰。

  稳婆定了定神,才继续说:“女孩,并一个男孩。恭喜老爷夫人,是龙凤胎。”

  钱老爷的面色立刻红润了,钱孙氏也立刻堆起笑,问:“男孩几斤几两重?活泼吗?”钱老爷也期盼地看着稳婆,同等着答案。

  稳婆做出虚掂的样子,比划了一下笑道:“知道您二位的念头,那是个我近年见过的最有分量的大胖小子!”

  钱孙氏以第一功臣自居:“这是我不断让张妹妹进补的缘故。”钱老爷也咪咪笑,难得发自内心地交口称赞钱孙氏,恨不得立刻进去抱儿子。

  英子有些急,一直插不上话。只是这个时候,她听了这些话,心里实在才着急,这才鼓起勇气,嗫嚅道:“那、那么大个小子,那个女孩儿也好嘛?张姊姊到底怎么样了?”

  胎儿过大,的确老娘要吃大苦头。钱孙氏立刻唾了她一脸:“呸!没得提起晦气的东西干嘛?快快快,让我进去看看我儿子——”

  按典妻的规矩,儿子一生下来,就和张若华没有丝毫关系,她只是一件为生下儿子而租用的器具,而孩子这个产品,自然是钱家的,也等于钱孙氏的儿子了。

  英子抹掉唾沫,眼眶有些红,但是她还是少有的厚着脸皮,硬着头皮,跟在钱孙氏后面进去了。英子跟在钱孙氏身后,偷偷摸了摸怀里。

  照例说男人不该进刚生产的产房,何况是读书人钱老爷。但是听到那个儿子,钱老爷不顾别的一切了。他一定得亲眼看看钱家的种。

  这时候,虚弱至极,面色苍白的张若华,男孩被放在她的左边,女孩放在地上。

  她抬起头,忍不住看了一眼那个孩子——皮肤皱巴巴的男孩被裹在布里,被抱在钱孙氏怀里哄着。钱老爷也眉开眼笑地看着儿子。

  张若华低低地,痛楚地,叹息一声。

  她经吃力地弯下腰,要去抱被按照女婴一贯待遇放到地上,被无视了彻底的第二个女儿。

  但一双细胳膊已经提前替她抱了女婴到床边。是英子。

  英子的柳叶眉羞怯地弯着,看钱老爷他们都只顾看那个男孩子,她悄悄地掏从怀里出一把红通通的滚圆的枣子:“张姊姊,听说枣子补血……”

  她好奇地看了一眼同样是皱巴巴的女婴,她似乎不惯夸人,红着脸颊褒奖说:“长得像你,姊姊。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