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6章 揭开(2 / 2)

接下来,楚阳亮出了自书手上的一道遗诏,那是来自于他的父皇,高宗的。

“上面写明了,皇室暗卫,一直都是由我十六哥在暗中掌管。待有朝一日,本王能移步西京,那么,整个暗卫连同鱼符,便都交由本王来掌管,夜明渊,现在看到这个,你还觉得,本王是在谋夺大夏的江山吗?”

夜明渊被这一问,给惊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连退了两步,面色苍白。

楚阳一直等他抵京,要的不仅仅是玉玺,还要当着这些亲族以及权贵的面儿,将嘉恒帝最后的一层遮羞布给揭开了。

晋王沉思半晌,“楚阳,就算是当年皇兄做错了,可是,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而且,此事若是被曝出,将有损我皇室的威严。”

“王兄多虑了。嘉恒帝的名分,本王不会动他的。毕竟,在父皇的遗诏中,曾写明,若是有朝一日,皇兄继位,那么,待皇兄百年之后,这皇位,必须要传承到本王的手中。”

楚阳话落,明镜将那份遗诏展开,上面龙飞凤舞的字迹,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看个清楚明白。

所以说,当年高宗早已料到年幼的楚阳,是根本不可能成为大夏的皇帝的。

所以,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楚阳注定是要拿到这个皇位,而且,这一切,也都是顺理成章的。

既保全了嘉恒帝和皇族的颜面,同时,又能堵住悠悠众口。

这一战,楚阳赢得漂亮。

“你是皇兄唯一的血脉了,记住,只要你自己懂进退,识大体,本王不会动你。你自己有几分本事,自己心里头也清楚。当年的战功,若非是本王拱手相送,你能什么建树?”

这件事也被抖了出来,夜明渊只觉得自己是面子里子都丢光了。

到了这一步,的确是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一个时辰之后,夜明渊再度进宫,这一次,手上拿了一个红漆盒子。

大夏的传国玉玺,终于到了楚阳的手上!

看着这枚印玺,被众人争得头破血流,甚至是全族覆灭,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图个什么?

眼下这种情形,他们也不知道后悔了没有。

夜明渊暂时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居住。

楚阳没有派人看管他,一个没有兵权,且连道诏书都没有的皇子,还不值得让他太费心了。

等到将几位老王爷送出宫去,勤政殿里,似乎是宽敞了许多,气氛,也更活跃了许多。

“王爷,您看,这登基一事?”

李相的脸色一直很淡定,无论是明镜先生站出来,还是楚阳说出自己手中有鱼符一事,都不曾让他有半分的变色。

可见,这的确是一个能镇得住任何场子的老臣了。

“此事,就交由肃王和十六哥来办吧。”

“是。”

明镜抬头,“微臣明镜,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一跪,其它人也都跟着跪了。

哪怕是还没有登基大典,可是楚阳的皇位,已然是无可撼动的了!

次日,楚阳颁旨,大赦天下,减赋一年!

同时,改年号为嘉业。

消息一出,四方哗然,谁也没有想到,夜明渊会主动送上了玉玺。

更没有想到,当年高宗,竟然还留有一道遗诏。

众人不明就里,只觉得难怪这么多年,嘉恒帝一直不立太子呢,敢情,是早就知道了,这根本就没有太子之位,只有一个皇太弟呢!

天知道如果嘉恒帝还活着,听到了这个,会不会气到跳起来。

如此一来,也算是将嘉恒帝谋夺皇位的丑事给遮掩了过去。

嘉恒帝是因为死了,所以,楚阳无法再追究他的责任了。

可是其它人,显然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当年参与了这件事的所有人,都被波及到了。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安国公府。

只是,御林军进入安国公府之后才发现,安国公并不在府内。而且细问后才得知,安国公离开京城已经有些日子了。

元朗则是被御林军带到了宫中复命。

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谁不知道元朗是安国公最器重的儿子?

如今新帝登位,自然是少不得要烧几把火的。

这头一个倒霉的,难道就是这位元世子了?

元朗进宫后,并没有见到楚阳,只是在殿外等了约莫有一刻钟后,便被下令送出宫了。

至于安国公府上下,也只是被下令,任何人不得离开京城。

特别是元氏族人,所有人,都不许离开府邸。

元朗倒是不急。

不管怎么说,先前的大夏出现内乱时,他和父亲都是为了大夏立下过大功的。

若是就此而被新帝下旨杀头抄家,只怕也会引来臣民们的议论。

楚阳初登大宝,最在意的,应该还是名声的。

再者说了,在此之前,元朗就已经和楚阳达成了某种合作。

不管是为了霍瑶光,还是为了其它,总之,元朗的确是将一些极其重要的消息,透露给了楚阳。

而且,若是楚阳真地想杀他,早就可以动手了。

没必要一直拖着。

不过,元朗却有一事想不明白。

父亲应该是早就料到了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他为何不早做安排?

他自己可以离开,那么,当初为什么不安排他们全家人都离开呢?

事实上,除了父亲一人之外,这府里上上下下,再没有一个人离开,父亲这到底是何用意?

还是说,他料到了楚阳不会为难他们这些家人?

元朗转身,这个时候,应该去陪母亲好好地说说话。

听说这几天母亲一直是寝食难安的。

父亲不在,如今安国公府又是被皇上重点盘查的对象之一,也难怪她会多想了。

再仔细想想,这么多天了,自己一直在忙,却无暇去关心一下母亲,倒真有几分不孝了。

元朗刚刚过了二门,就看到有人在一旁嘀咕呢。

“听说新皇上和咱们安国公府不对眼呢,这可怎么是好?”

“是呀,现在大家心里都没底呢。可是眼下这样,咱们就算是想走,也走不了呀。”

“往哪儿走呀?听说外面有御林军守着呢。”

正说着,听到了咳嗽声,一扭头,吓得脸都白了。

“给世子请安。”

“以后再让我听到这样的话,你们的舌头也就不必再留着了。”

两个丫环吓得脸都白了,“是,世子。”

元朗到主院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奴婢们倒是安分,该洒扫的洒扫,该修剪花草的在修剪花草,与平时倒是无异。

元朗转了个弯,已经到了正屋门外。

守在那里的婆子福身,正要开口,却被元朗打断了,“在这里守着便好,我自己进去。”

“是,世子。”婆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服从命令了。

只是,待世子进去之后,婆子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内室的方向。

主屋里没有人,元朗看了看两侧,听到有声音,转身去了内室。

厚重的帷幄,其实并不能阻拦太多的声音。

元朗站在了旁边,竟然听到了柳姨娘的声音。

“夫人,您还是多少用一些吧。奴婢知道您是担心国公爷,可是再如何,您也得先保重自己的身子呀。”

元夫人没有反应,至少,没有听到她的声音。

“夫人,您是不中意这些,奴婢再让人去换。”

正说着,元朗进来了,“母亲!”

元夫人的眼神一动,“是阿朗来了。”

话落,起身去迎儿子的同时,扭头给柳姨娘使了个眼色,“下去吧,这里不用你伺候了。”

“是,夫人。”

元朗看了一眼桌上的食物,“母亲还未曾进膳?”

“吃不下。”

“母亲,刚刚柳姨娘说的对,您得保重身体。”

元夫人则是沉默了一会儿,再抬头时,一脸凝重,“阿朗,听娘一句话,你去西京吧。”